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控释肥-环境社会农民的好肥料
更新时间:2024-03-2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经过两年的攻关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记者从12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11BAD11B00)”2012年度执行情况总结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

会议由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组织,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山东金正大公司承办,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出席会议,此外还有来自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专家、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

“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高效肥料创制”成果基础上的深化,项目有效解决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下,过量施用化肥以及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是建设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项目。项目以缓控释肥、环境友好型有机肥、高效复混肥料为重点,从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三个层次开展攻关,构建我国新型高效肥料技术体系。

会上,缓控释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提升、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有机(类)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稳定性肥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课题负责人分别作了课题进展报告。与会专家对各课题的阶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各课题的执行进行了认真点评并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成果一

探索性能最优、价格合理

的新型缓控释材料及生产工艺

在缓控释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提升方面,课题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重点对新型缓控释材料的研究进行了汇报。从2011年开展研究以来,课题各研究团队对环氧树脂添加剂的工艺技术、不饱和聚酯树脂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植物油基聚酯的合成工艺技术、聚氨脂的合成工艺技术、改性淀粉包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以农作物秸秆液化制备热固性包膜材料的工艺和生产方法、脲醛系列树脂合成及其作为缓释粘结剂的工艺及应用、廉价及快速降解型包膜控释材料等新型缓控释材料和制备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硫和硫加树脂包膜技术进行了改进与提升。

截至目前,该课题筛选和合成新型缓控释材料5种,创制缓控释肥小试新产品6种。张民说:“我们在六七种材料中进行摸索,已初步筛选出性能最好、价格最便宜的缓控释材料,今后三年内要生产出产品并进行产业化,新产品可能要比现有的缓控释肥质量更好、价格更低。”

专家建议: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清华大学教授阚成友认为,缓控释材料的评价标准非常重要,要充分考虑实验室与大田的环境差别,如果单从实验室评价标准来衡量材料可能会带来很大误差,他认为这一点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成果二

缓控释肥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经济效益进一步彰显

在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方面,课题负责人、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宏坤介绍,该课题在聚丙烯酸酯包膜材料,天然高分子控释材料,植物油、水基聚合物、脲醛化合氮等缓控释新材料开发及成膜机制研究方面实现新突破,有效降低了膜材料成本。

在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研究方面,植物油包膜工艺技术、水性聚合物包膜工艺技术、脲醛缓释肥料工艺技术和硫膜改性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顺利。植物油包膜控释肥、水性聚合物包膜控释肥已经完成中试研究,新产品已布置田间试验,取得了产业化放大所需的关键共性工艺参数;硫膜改性工艺研究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已在年产30万吨产业化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脲醛缓释肥料研究实现产业化,建设完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对作物专用控释肥生产工艺进行系统优化提升,建设完成年产60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

在缓控释肥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在玉米、小麦、生姜、大葱、棉花、黄瓜等6种粮食和蔬菜作物种植中的土壤释放规律试验,绘制出了15个不同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曲线;在小麦、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5种主要作物上开展缓控释肥与作物的同步营养技术研究;产业化技术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四川等地进行转化。承担单位金正大公司还创新缓控释肥应用技术研究和实践,结合农业机械化,开展了缓控释肥机械施肥技术研究,并大力示范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011年至今已投入种肥同播机械2.5万台。该技术每亩可增产10%-15%左右,平均每亩给农民带来200元收益,至今种肥同播已累计推广500万亩,直接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专家建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提出,缓控释肥在推向市场以后,面临着管理与登记问题,为了规范管理,课题应该对缓控释肥的登记提出创新性的建议,以便企业操作。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教授级高工高永峰认为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该课题需要关注科研成果与产业化后相关数据的吻合度。他建议,在“十二五”末,课题组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提供详尽的数据。

成果三

功能微生物菌种植物根际定植形成生物膜研究技术进展顺利

在有机(类)肥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研究方面,课题负责人、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明介绍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微生物有机肥等生产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对该课题组关于功能微生物菌种植物根际定植形成生物膜的研究技术给予了肯定。据了解,该技术用GFP标记法成功地标记了14株拮抗菌,发现了其在根表聚集的行为特征,移栽后依靠作物根系分泌物,在大田不断生长的根表继续形成“生物膜”。根表“生物膜”产生拮抗物质、促生物质,并降解寄主植物分泌的他感物质,可有效抑制土传病原菌、消除连作障碍并增加作物产量。该课题还在根表“生物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际施肥方法。

同时,课题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重点介绍了复合(混)肥农艺配方的低成本生态工艺制造技术及复合(混)肥缓释性升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稳定性肥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方面,课题骨干成员、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宫平介绍了新型抑制剂的筛选及高效利用、高效磷肥的研制及效果试验等研究,尤其是氨酸法生产稳定性复合(混)肥料的年产量达到27万吨,示范省14个,累计推广面积600万亩。

专家建议:针对功能微生物菌种植物根际定植形成生物膜的研究技术,周礼恺认为这个创新值得肯定。他表示,功能微生物对镖靶微生物有很大作用,如果能够把功能微生物在土壤里面定植下来会起更大作用,但他也提出功能微生物对一些非镖靶的微生物会有哪些影响还有待研究。

记者手记

以“联盟”形式

构建新型高效肥料技术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毫无疑问,化肥行业的发展和“美丽中国”的梦想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环境友好型肥料并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才能营造更宜人的环境。但在肥料的研发之路上,过去多以科研院所为单位独立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种单打独斗式的操作模式由于缺乏协同机制而显得势单力薄,而且因为缺乏和产业化的结合,有些技术因为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而被束之高阁。但在此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不同以往的科研研发模式,即以“联盟”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单位,这种模式对肥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山东金正大公司副总经理陈宏坤所说的那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联盟的形式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研发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联盟集结了行业内最为优秀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整合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分工明确、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同时由于企业在联盟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使得科研产业化方向更加明确。因此,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联盟中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多方联动,共同加快新型肥料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与推广。

会上,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也对这种形式抱有很大期望。他表示,该项目是科技部“十二五”第一批启动的项目,是科技部农村科技化管理改革的试点项目。“农村科技化管理改革做得好坏跟整个项目的实施密切相关。”他要求,“联盟”要创新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区域的界限,整合有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结合,通过产业联盟带动整个肥料产业的发展。

可喜的是,由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担的“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证明了“联盟”的力量,期望在“联盟”机制下,我国的肥料行业能逐步构建新型高效肥料技术体系,并为美丽中国作出卓越贡献。

批作文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批作文网(pizuowen.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批作文网 pizuowen.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5770号-205